— 玻纤格栅 —

国际复材:年赚10亿的全球玻纤龙头迎行业景气拐点

时间: 2024-07-19 01:29:05 |   作者: 玻纤格栅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奥文·埃姆思的研究团队在玻璃制作的完整过程中,偶然发现某些副产品可以拉成细丝状,这些具备优秀能力强度和耐火性能的细丝,便是玻璃纤维。

  二战期间,玻璃纤维就被应用于军事设备的制造中,如飞机和船只的制造。战后,玻璃纤维快速地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用来制造各种建筑结构和装饰材料。随技术的进步和制造工艺的改进,玻璃纤维的应用场景范围逐步扩大,从汽车制造向航空航天、电子、医疗、能源等领域延伸。

  时至2023年,国内数家玻璃纤维制造厂商早已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其中国际复材已开启公开长期资金市场征程。

  12月18日,国际复材发布发行结果公告称,本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 2.66 元/股,由于网上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1,956倍,高于100倍,公司和联席承销总干事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36.83万股,约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总量的63.19%;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1.46万股,约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本次发行总量的36.81%。回拨后本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11%,有效申购倍数为893倍。

  此次IPO公司拟募资24.81亿元,分别投入年产15万吨ECT玻璃纤维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万吨高性能玻纤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改造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四个项目。

  目前看来,经过30来年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国际复材已经在核心技术方面构筑起强大的壁垒,于风电叶片、工程塑料、电子电器和电力绝缘等领域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成功位列全球玻璃纤维企业第一梯队。公司2022年之前业绩持续增长,2023年因行业环境原因有所波动,但四季度呈现明显回升态势。未来随着下业需求不断放量,以及供给端放缓,公司业绩有望全面回归增势。

  国际复材是一家致力于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自1986年重庆市玻纤厂从日本引入直接熔融法玻璃纤维生产线起算,公司已在玻璃纤维领域深耕30来年。

  公司基本的产品为玻璃纤维及其制品。其中玻璃纤维包括粗纱和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及以下的为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以上的为粗纱;玻璃纤维制品包括细纱制品和粗纱制品。公司产品可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家用电器、工业管罐、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现公司产能规模占全球产能的10%,位居全球前四;占国内产能的13%,位居国内前三。

  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与自身实践探索,公司已掌握池窑设计、节能燃烧、玻璃配方与纤维成型、铂金材料改性与漏板设计加工、浸润剂关键原料与表面处理等玻纤生产全流程工艺技术。

  同时依托纱布一体化优势提升风电和电子领域产业链附加值。公司不断进行研发技术,逐步形成了ECT、TM、TM+、TMII、HT、HL、HR等系列玻璃配方及成套装备工艺技术,使公司具备在高模风电叶片、5G电子通信、汽车轻量化等应用领域的不断迭代升级能力,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此外,公司利用白泡石作为原料,大大降低成本。由于重庆白泡石产量丰富,矿相稳定,本地化后白泡石价格较叶蜡石少200元/t,在原料中少近100元/t,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截至2022年底,公司已获得453项境内专利(发明专利212项、实用新型专利240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5项境外专利和多项非专利技术,为公司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系统技术使公司成为行业中量产玻璃纤维品种及规格最多的公司之一,仅量产的玻璃类型就达到8种,纤维的模量从65GPa至99GPa,强度从2,100MPa至3,900MPa,浸润剂配方超过100个,公司的产品规格超过1,000个。

  当前,国际复材在风电叶片、工程塑料、电子电器和电力绝缘等领域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品,部分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厂商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收获了一众领域的全球有名的公司客户。

  在风电叶片领域,公司已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风电纱及织物供应商之一,市场占有率超过25%,其中高模、超高模产品产量居全球领头羊;高模拉挤片材已在90米以上风电叶片上得到应用;公司与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聚氨酯风电专用纱及织物,已率先在全聚氨酯风电叶片中使用,引领了未来风电叶片发展的趋势。

  在工程塑料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杜邦、巴斯夫、金发科技等行业领头企业,通过强强合作,陆续开发一系列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高性能短切纤维、热塑长纤、异形玻纤、高模及低介电等功能化异形玻纤产品,普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等诸多领域,特别是航空飞行器结构部件、高端电子等一些有着特别的条件的高端领域。

  在电子领域,公司联合产业链领头企业及高校,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开发了低气泡细纱、纤维直径可达3.7μm的超细纱及织物等优势产品,解决了高端PCB源头关键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助推了国内多层电路板的快速发展。公司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5G用低介电玻璃纤维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华为旗舰系列手机、5G高频通信用关键透波制品等产品上得到应用。

  在热固性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公司成功开发出高端绝缘玻璃纤维产品,拥有非常良好的耐高压击穿稳定性,应用于特高压绝缘子制造;公司开发的细直径、适合高速拉挤工艺的光缆加强芯用玻璃纤维产品,为光缆加强芯更低成本制造提供了解决方案。

  至此公司已收获一众知名终端应用客户,其中粗纱产品有OC、航天长征睿特科技有限公司、德国萨泰克斯(Saertex) 、法国舒马赫(Chomarat)、BASF、杜邦、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荷兰皇家帝斯曼(DSM)瑞士艾曼斯(EMS)、比利时索尔维(Solvay)、LG 化学(LG ChemLtd)、金发科技、未来管道公司 (Future Pipe Industries)、沙特阿曼提、陕西泰普瑞电工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勒等企业;

  细纱产品客户拥有德宏电子(苏州) 有限公司、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sorca,Inc;

  粗纱制品客户包含LM、TPI、SGRE、Vestas、德国恩德(Nordex) 、株洲时代、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天顺风能(苏州) 股份有限公司、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宇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细纱制品客户包含生益科技、日本住友电木株式会社(Sumitomo Bakelite) 、日本松下电工株式会社(NAIS) 、台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台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腾辉电子(苏州) 有限公司。

  此外,公司还顺应全球化,进行海外布局延伸。2011年,公司收购巴西公司,生产基地拓展至海外,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巴西公司主要服务于南美洲市场。2014年,公司收购了巴林公司60%股权,生产基地拓展至中东,更好的服务于欧洲、中东、印度市场。

  其实从2007年开始中国已变成全球玻纤产量第一大国。近年随着下游风力发电、汽车与轨道交通、电子电器、建筑等行业需求逐步上涨,下游应用领域继续扩展,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玻纤行业整体稳定增长。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玻纤企业总产量达541万吨,2021年及2022年我国玻纤企业总产量分别达624万吨、687万吨。

  此背景下,国际复材凭借多年的专业积累、雄厚的技术和研发实力、稳定的产品质量、丰富的产品品种类型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持续自主研发为公司不断研发创新产品。公司粗纱产品收入由2020年的29.39亿元增至2022年的4.44亿元,细纱产品由2020年的4.3亿增至2022年的4.76亿元,细纱制品由2020年的7.14亿元增至2022年的7.84亿元,一同推动公司总营收规模由2020年69.12亿元增至2022年的78.9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6.87%。

  招股资料显示,由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良好的盈利能力,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准,2020年-2022年公司主要营业业务毛利率分别是25.26%、30.99%、28.14%;剔除与履约成本相关的运费影响后主营业务毛利率更是分别达到31.31%、37.36%、35.82%,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加上公司在研发费用率由2020年的2.94%增至2022年的3.71%基础上,2020-2022年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7.13%、14.59%、11.29%,呈现持续缩减态势,最终推动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4.4亿元、10.97亿元、11.44亿元,年均复合增速61.25%;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亿元、10.82亿元、9.8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102.45%。

  而在行业景气度大幅度地下跌的2023年,公司于第四季度展现出了业绩回归态势。

  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受玻纤行业的产能增加,以及因经济景气度下滑所致的玻纤产品需求量开始上涨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基本的产品粗纱、细纱及细纱制品价格下降较多,加之能源成本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因此2023年1-9月公司业绩有较动,营收、扣非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滑11.66%、66.93%。

  不过,公司预测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84.44亿元,较上年增长6.96%,单四季度将全年营收重新拉回增势;预测2023年度扣非归母净利为5.01亿元,降幅也大幅缩窄至49.03%,如果剔除汇兑损益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的降幅仅剩37.75%。

  展望未来,下游多领域需求共振叠加供给端优化,国际复材业绩回升态势有望提速。

  随着玻纤应用场景范围的继续扩展和下业的市场容量提升,2012年至2021年,全球玻纤总产量由530万吨增加至9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6.70%。

  同时,近十年中国GDP增速平均在6%左右,高于世界GDP增速,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带动了玻纤下业的需求量开始上涨;全球玻纤产能向中国转移,国内玻纤巨头通过海外收购及投建新生产线提高了国内玻纤企业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形成了规模效应;在国家大基建及新基建等战略下,风电、交通运输、电子通信、建筑装饰、工业管罐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大幅度提高了对玻璃纤维的需求;我国白泡石、叶蜡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砂等玻璃纤维所需矿物原料的储量很丰富,在原材料供应上具有本地化配套的独特优势。2012年至2022年,国内玻纤总产量由288万吨增加至6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08%。

  其中建筑材料领域,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各国基建投资持续增长。其中2012年至202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由13.72万亿元增长至31.1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56%。在建筑领域,玻璃纤维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承载工程中的巩固材料(混凝土梁、柱)、建筑物内外墙体保温、防水、抗裂材料和节能建筑门窗等。在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地增长的情况下,玻璃纤维作为建筑基础材料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在新能源领域,由于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比重轻,疲劳强度和机械性能好,能够承载恶劣环境条件和随机负荷,且相比于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成本明显较低,在叶片制造中得到了最普遍的使用,而风力发电机组的部件中叶片成本占比最大。

  同时,风电叶片长度增加使得风电装机逐渐具有走向深海区的能力,对风电叶片、塔座等抵抗腐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叶片蒙皮覆盖玻纤结构的树脂涂层可以有效增加耐腐蚀强度。

  此外,具有成本优势的玻纤具备降本增效的作用,未来在光伏边框行业的渗透率有望慢慢地提高,因此风电和光伏装机迅速增加将带动玻纤需求提升。

  在交通运输领域,造车过程中多个部位能够正常的使用玻纤复合材料。车用玻纤产品主要为SMC(短纤热性塑料)纱、GMT(短纤及玻纤毡增强热塑性塑料)纱以及LFT(长纤增强热塑性塑料)纱等。在确保整车安全的前提下,在前端模块、发动机罩、新能源汽车电池保护盒、复合材料板簧、仪表板、底护板、车门板、翼子板、侧裙板等部位可较多使用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有效的降低整车质量,对燃油车耗的降低以及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著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提及的减重目标作为测算基础,预估2025年新能源汽车改性塑料用量将从2019年的163千克/台提升至247千克/台,加上新能源车市场的逐步扩大,玻璃纤维需求量开始上涨具备很大的空间。

  同时在轨道交通方面,玻璃纤维既可以应用于应急疏散平台、电缆架、电缆槽、隔音屏障、走道格栅、护栏格栅等设施中,又可用于高铁列车的车头前端部、车门、座椅、墙板、转向架、司机台仪表框、车顶受电弓罩、蓄电池箱等结构件。在国家全力发展轨道交通的政策背景下,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同样广阔。

  在电子通信领域,覆铜板是以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为基材,我国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覆铜板产地。随着我们国家5G电子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带动了电子级玻璃纤维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根据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国内点火投产玻璃纤维池窑9座,新增池窑产能83万吨,国内玻纤产能总规模已接近770万吨,导致玻纤行业压力较大,新产能投放速度或将放缓。根据卓创资讯统计,当前在建产能63.8万吨,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投产,能够正常的看到相比2022投产83万吨产能,新增产能增速有所放缓。

  此背景下,国际复材除粗纱制品产能近年来受一定的影响,其余粗纱、细纱、细纱制品的产能利用率常年维持满产状态,此次公司成功募资扩产升级,有望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和打开成长天花板。

Tel
Mail
Map
Share
Contact